7月25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将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布局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宏网记者:
港口是山东海洋强省和对外开放的突出优势,请问围绕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山东下一步有哪些具体举措?
赵方德:为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沿海港口运输保障能力,山东将从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以更高视角,推动各港口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布局规划》对全省各沿海港口乃至各个港区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并完善了重要货物运输系统及重点港址布局。将落实好本轮布局规划带来的新调整、新变化,全力推动、指导各有关港口港区开展好总体规划的修编和调整工作,优化配置港口岸线、布置好港口码头与沿海公共基础设施等具体方案,为下一步项目实施和港口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助力沿海港口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
二是以更高标准,加快世界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码头泊位功能调整和技术升级改造,持续推进集装箱、煤炭、液体化工品、干散货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重点建设日照港转型升级、青岛港前湾港区集装箱升级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完善防波堤、深水航道等公用设施,加快建设疏港铁路、疏港专用公路等集疏运体系,推进青岛港、日照港、潍坊港等港口疏港铁路建设,推动小清河与潍坊港等港口实现河海直达运输,持续提升港口设施能级。
三是以更高要求,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中国北方船舶交易和服务中心、山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推动建立全产业链航运金融平台,加快构建辐射东北亚港口群的中转网络,推动港口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和金融港升级。推动建成5条国内和5条国际海上运输通道,构建内外贸互补、干支线配套、近远洋兼备的航线体系,进一步提升港口服务效能。
四是以更高质量,推动港口智慧绿色平安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智慧港口,推进传统码头自动化升级,大力实施烟台港智慧零碳港区建设等示范工程。推动港口绿色发展,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和利用,探索港口交能融合发展。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强港口本质安全建设,加快导助航设施完善、老旧码头技术改造,统筹港口陆域和水域溢油、消防能力建设。
凤凰网记者:
《布局规划》赋予青岛港在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中龙头定位,请问青岛港近年来发展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强化国际枢纽港地位和作用?
乔文锋:青岛港是国际枢纽港、世界第四大港。近年来,青岛市围绕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持续发挥青岛港在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龙头作用,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去年8月,《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得交通运输部、省政府联合批复,规划形成“一湾两翼辖六区”的总体发展格局,为青岛港新一轮港口项目建设奠定重要基础。近年来,青岛港不断提升泊位深水化、专业化水平,建成投产世界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以及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45万吨原油码头和国际一流的邮轮客运中心,可停靠世界最大2.4万标准箱集装箱船、世界最大23.7万总吨邮轮。可以说,青岛港现在已经做到了,世界上有多大的船,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
二是提升枢纽功能,持续畅通沿黄陆海大通道。青岛港拥有广阔的腹地支撑,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2024年港口完成货物、集装箱吞吐量7.1亿吨、3087万标准箱,分别位居全球第四位、第五位。近年来青岛港深化拓展海运物流网络,累计开辟230余条集装箱航线,数量稳居我国北方港口首位;持续提升多式联运能力,2024年完成海铁联运量254.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3%,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
三是聚焦转型升级,打造智慧绿色建设样板。2024年,青岛港接电量超10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63%,居北方港口首位。今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2.62自然箱/小时,第十三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青岛市围绕强化国际枢纽港地位和作用,助力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重点做好三个聚力。
一是聚力建设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总投资约770亿元的港口重大项目。在董家口港区,加快完善专业化泊位布局,建设北三突堤7-8#泊位、琅琊台湾作业区湾底通用码头、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等重点工程。在前湾港区,加快推进北岸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打造东北亚领先的集装箱枢纽港。
二是聚力促进航运物流扩容升级。今年扎实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海运航线计划新增10条,航线数量继续保持北方第一;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目标265万标准箱,力争“十一连冠”。
三是聚力推动智慧绿色转型。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放大全国产全自主技术影响力。不断完善清洁能源体系,扩大氢能应用规模。持续推进港口岸电常态化应用,岸电接电量保持北方港口首位。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围绕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效能,请问,近年来青岛市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计划?
乔文锋:围绕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效能,青岛市将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协主席担任执行组长的工作专班,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起势。今年7月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显示,青岛超越日本东京、韩国釜山,综合实力排名由第15位跃升至第13位,实现2020年以来首次提升,继续领跑中国北方港口群,彰显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青岛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对标《布局规划》要求,高标准编制《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2024-2028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研究提出“二一四五”发展策略,围绕“强辐射、强功能、强引领”,实现城市能级全面跃升,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拟于近期正式发布。
二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港口方面,董家口港区北三突堤7-8#泊位工程、琅琊台湾作业区湾底通用码头工程、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岸线获交通运输部批复;40万吨港投万邦矿石码头工程交工验收,与既有40万吨矿石码头形成两翼齐飞的新格局;铁路集疏运方面,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项目首条隧道顺利贯通,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前湾港区北岸铁路扩能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前期各项工作。公路集疏运方面,沈海高速南村至青岛日照界段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全力冲刺年底双向八车道建成通车。
三是提升现代航运服务业水平。希腊菲尼克斯船级社亚洲总部落户青岛,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落户青岛,成功招引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到访青岛,成立国内首个总部级海洋保险专营机构——中国人保海洋保险中心;全球首个港口服务类大模型——方舟TaaS正式开启公测;青岛自贸片区获批实施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政策,为北方唯一获批的自贸试验区;探索打造“山港通”物流新模式,深化关港协同,已成功启动“威海一青岛”智能转运模式首航试点。
下一步,青岛市将持续抓好《布局规划》落实,积极引进航运头部企业和专业机构,提升航运贸易、航运金融、船舶交易、信息咨询、海事服务等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推动青岛港从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数智港转型。
(大众新闻记者 程文琪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热线网 赣ICP备20250555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