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荣军
《人民政协报》(2025年08月13日 第 12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关于周恩来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的卓越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作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主席,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曾经长期从事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人民政协工作的一名党员,近日通读了李红梅同志的《周恩来与人民政协》一书,感慨良多,收获多多,深感自己再次受到了“周恩来”这个“光荣、不朽、很温暖、很自豪”的名字所带来的精神洗礼。也因此,我化用宋人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名句,作为这篇读后感的标题。
一
《周恩来与人民政协》一书,有时间的长度,撷取酝酿成立新中国到1975年近30年的历史;有历史的厚度,涉及推动统一战线工作对象在重大问题、重要历史关头上形成共识、步调一致,涉及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国家体制和国家机构的设计和确立,等等。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史料旁征博引、取舍得当,行文以史带论、编纂规范,评说客观公允、令人信服。李红梅同志在后记中写道:在谈及周恩来同志与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时,都感到几十年来党史界、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不凸显、传播还有限;一些重要史实挖掘不够,难以彰显周恩来同志的独特贡献,决心进一步挖掘周恩来同志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历史过程中作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彰显周恩来同志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制度的伟大创造中具有的深邃思想、独特风范、长远影响。她用这一部40余万字的著述,深入挖掘、系统梳理了周恩来同志在人民政协制度创立、发展和完善中的理论、思想、观点、政策及工作成果,展示了周恩来同志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民政协工作,弥补了这方面史料、论述发掘、研究与宣传不足的缺憾,丰富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二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自成立至今,其界别构成、委员结构、工作职能、重点任务等,随着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随着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战略重点和工作重心的调整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变化,但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这一性质定位、基本属性,历时76载,始终如一,恪守不变。
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而产生,随统一战线事业发展而发展,具有天然的统战属性和统战职能。人民政协成立之初,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挥临时宪法作用,但就人民政协自身而言,其根本上仍然是统一战线组织。1954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时间,对政协的存废、政协的性质作用,曾有过一些议论和说法。对此,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周恩来同志深入细致地做了大量工作,使认识得以澄清和统一起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长期存在,人民政协这一制度继续前行。
李红梅同志在《周恩来与人民政协》一书中,用相当的笔墨和篇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人民政协性质定位这一重大政治、理论问题上的深思熟虑、远见卓识和匠心独运。人民政协制度的筹划、确立、实践和丰富发展,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我们今天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理论之树、真理之树、制度之树,郁郁葱葱,根深叶茂,常青不衰,充分彰显人民政协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三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创造和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安排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确立于协商建国时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三三制”政权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遇事和其他党派、无党派人士、开明绅士等代表协商,然后再作出决策,当时的协商主要是一种民主的工作方法或工作原则。1948年“五一口号”发布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开始共同协商筹建新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在筹备新政协的过程中,周恩来同志指出,新民主的特点,就体现在凡是重大的议案提出来,总是事先有协商的。他说:“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今天,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程序、成果运用及反馈等日臻完善。在人民政协,协商的形式、任务、方法等都有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和安排,成为经常性的活动。
《周恩来与人民政协》一书,梳理了从新中国酝酿成立至1975年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决策和重要政策出台的历史过程。史海钩沉,披沙沥金,揆诸历史,透过一桩桩一件件的史实,可以纵览周恩来同志在日理万机的同时,同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反反复复、不厌其烦,频次高、分量重,亲力亲为、深入细致的协商过程;可以体会周恩来同志在协商民主这一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设计与安排中的地位、作用与贡献;可以感悟周恩来同志如何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等融为一个统一体。周恩来同志用自己的嘉言懿行,生动地诠释了协商民主的真谛,为全党树立了善于同各方面进行广泛协商、虚心公听、从善如流的光辉典范,向全世界生动展示了“你是这样的人”。《周恩来与人民政协》一书,用翔实的事例和严谨的逻辑告诉人们,协商民主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四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有理论、有政策、有实践、有成效,是一门科学。统战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对统战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被称为“三大作风”。党的作风建设涉及许多方面,而重视统战工作、善于做统战工作、讲求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使统战工作对象如沐春风、如饮醇醪,心悦诚服地与我们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体现。
统战工作、人民政协工作在坚持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上,工作方法越精湛,掌握运用得越娴熟,工作效果就越好。周恩来同志是与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交往最多、感情最深、朋友最多的老一辈革命家之一。周恩来同志之所以深得统战对象的广泛尊重和赞许,与他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工作艺术密切相关。《周恩来与人民政协》一书中的许多事例,充分展示了他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维护、照顾同盟者利益,关心和帮助朋友进一步提高等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政治智慧、政治水平和高超工作艺术。周恩来同志不仅希望统战工作对象仗义执言,同时也告诫党内同志,“做朋友一定要做畏友,在大的关键问题上要互相提醒,才是真正的朋友”。在周恩来同志的身上,中共老一辈领导人的权威影响、人格魅力、循循善诱的工作方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在人民政协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既是宝贵历史经验,也是重要工作原则。《周恩来与人民政协》写的是历史,但在夹叙夹议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对人民政协的领导,重视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传承,重视与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广泛协商和亲密合作。温故知新再出发,重温这段历史,亲炙这段传承,让党的光辉历史照进现实、告诉未来,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
(作者系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编辑:罗欣岚(实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热线网 赣ICP备2025055577号-1